點擊次數:更新時間:2022-03-01 16:03:42【打印】
時光荏苒。
一轉眼,“西店蠣黃長街蟶”這句名言飄到了上世紀80年代,“中國第一蠣”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訇然對接。
西店鎮石孔村(當時還是西店公社雙山大隊)靠海吃海,成立了養殖隊。
那年馮志江16歲,正是青春年少。因他父親要撐運輸船掙錢,20畝養殖涂就交到了他手上。
![]()
養殖是個苦活:先要平涂,然后拋石,在高涂上發苗,在低灘上養殖,然后高低互換……
偏偏發苗要在最熱的暑天,真是一斤蠣千滴汗。且這樣的辛苦要3年方有一收!
但馮志江發現:這樣千辛萬苦養出的牡蠣,到消費者手上,少的摻了3遍水,多的甚至加了5遍水,完全變了味……
![]()
許多販子還用米泔水、河港水直接加,因為這樣蠣肉更膨大。
真是道道行販道道加水!
消費者不是傻子,當發現西店的蠣黃“不是原來那個味”,就托熟人甚至直接到養殖戶那里等著買。
馮志江常常這邊在剜蠣肉,那邊排隊的人擠在門口翹首以待。過年過節尤甚。
![]()
“這樣下去,馮唐英老祖宗創下的700多年的品牌,就要毀在我們這一代手里了!”
馮志江悲,馮志江急,馮志江的使命感升騰于胸!
1999年,他在家鄉創辦了寧??h群力食品廠,并與寧波大學合作,推出了“清潔牡蠣”!
“走過春天,走過我自己……”
馮志江哼著《一條路》老歌,開始了牡蠣涅槃。
|